
-
张汝伦
-
复旦大学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、现代德国哲学、政治哲学、道德哲学、先秦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哲学等。
《论语》导读
本课程选取了《论语》中最切近人伦日用的主题,带领学生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,随处体认孔门之道,同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扎实、深入地阅读原典,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,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文化关怀与使命意识,在日常生活中力求做到知行合一,别是非、知善恶,在日用践履中行出儒者之道。
复旦大学以建设国内一流通识慕课为目标,实现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建设成果的向外辐射,惠及更多高校师生及社会人士。“复旦通识”系列课程汇集校内诸多名师,课程涉及文史经典、哲学智慧、文明对话、社会研究、科学探索、生态环境、艺术创作等领域,旨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、培养可迁移的能力、促进人格的完善。
复旦大学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、现代德国哲学、政治哲学、道德哲学、先秦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哲学等。
本课程选取了《论语》中最切近人伦日用的主题,带领学生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,随处体认孔门之道,同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扎实、深入地阅读原典,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,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文化关怀与使命意识,在日常生活中力求做到知行合一,别是非、知善恶,在日用践履中行出儒者之道。
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经学、宋明理学,著有《识仁与定性》《宋明理学》《经学、道学与经典诠释》《戴氏注论语小疏》《春秋公羊学史》等。
本课程拟以《公羊传》的义例为纲目,将三传对读,通过寓经于史、经史结合的讲授方式,将学生带入《春秋》的义理世界。通过阅读与学习,使学生对《春秋》三传的文本特色有一初步的了解,对儒家《春秋》经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有所领会,对儒家伦理思想、政治哲学、历史哲学等有一个更为深入与全面的了解。
本课程通过对10余位中国现代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阅读、分析与阐释,来帮助阅读-学习者在文本阅读基础之上体验中国现代语文以及现代文学的抒情、叙事与审美特质,提高文学鉴赏能力,同时启发、扩展阅读-学习者对于现代语文的进一步思考。
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、近现代文学关系以及比较文学。
什么是弱人工智能、强人工智能、通用人工智能以及专用人工智能?人工智能史上的“三国演义”,为何需要哲学眼光的梳理?“大数据”真的那么智能吗? 如何教计算机说人话? 人工智能能够理解隐喻吗?如何设计一个“儒家机器人”?这一切,将在这门课中得到解答。
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。专长为分析哲学史、心灵哲学、人工智能哲学以及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比较研究。
本课程在系统介绍韦伯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背景的基础上,让学生直接、深入阅读文本本身,同时补充一些欧洲文化史的相关内容(文艺复兴、新教改革、启蒙运动、资本主义兴起),并穿插一些韦伯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念,使得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双向、互动的关系。
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,学术专长为西方哲学与宗教学,被同学誉为“复旦哲学小王子”。
本课程将通过深入而细致地研习文本,帮助读者养成对伟大经典的基本阅读能力、学术思考能力和提问能力,进而提升对于政治事务的分析和反思能力,引导学生细读文本,见微知著,通过与同时代著作家的相关文本彼此对观,相互发明,发掘修氏的著述意图和旨趣。并能够结合生活世界的问题,深入思考伟大的著作。
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、美国政治、西方政治(思想)史。